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12-12 10:49 来源:海口市政府新闻办、海口发布 打印
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新闻发布会
(12月11日16:00)
主持人 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郭莉频: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同时也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是本场发布会的主持人,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郭莉频。
2024年11月24日,国务院批复实施《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批复的《规划》是对海口市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也是海口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国务院批复明确要求我市认真组织实施《规划》。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通报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海口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冯琳先生,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总规划师王俊刚先生,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吴雄先生,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孟萍女士。
下面,首先请海口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冯琳先生介绍《规划》编制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等情况。
海口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冯琳: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海口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海口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从编制背景、主要内容、特色亮点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相关情况。
一、《规划》编制背景
2019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和规划编制作出了明确部署;202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了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要求和顶层设计。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批复《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海南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总体要求。
海口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自然资源部的指导和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的支持下,组织编制《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历经多轮修改完善,《规划》经海口市规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最终于2024年11月24日获得国务院批复。《规划》科学构建海口市全域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格局,谋划新时代海口市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做好空间保障。
二、《规划》主要内容
根据国务院批复文件,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海口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规划》确定海口是海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规划》实施应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发挥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全国滨海旅游目的地等重要功能,从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区域一体化的角度,合理配置我市各类资源和要素,奋力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海口篇章。
二是强化底线管控,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规划》坚持底线思维,基于我市空间资源禀赋,结合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的适宜性分析,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规划》确定到2035年,我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4.0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3.6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82.87平方公里,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7.08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355.96平方公里以内。到2025年,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60%;用水总量不超过7.79亿立方米。
同时,《规划》明确了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防控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安全底线。
三是统筹保护与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规划》坚持系统思维,基于我市自然地理格局,以三条控制线和主体功能区格局为基础,形成保护“两区三带”,发展“一心两翼”的全域网络化、开放型总体格局。重点保护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两大生态核心功能区;突出滨海滨江城市特色,统筹保护北部滨海生态带、南渡江水系生态带、南控生态带三条重要生态走廊。以中心城区为引擎带动海口全域发展,在中心组团东西两翼统筹布局江东新区、长流组团的发展空间,加快完善中心城区滨海带状组团式发展格局。综合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强化重大交通廊道支撑,加快形成市域范围内各镇、产业园区之间的网络化发展格局;提升空港、海港等综合枢纽能级,对接内陆、链接全球,全面构建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开放型发展格局。
四是聚焦空间品质提升,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核心城市。《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分层次供给自由贸易港国际化服务设施空间、省市两级大型公服设施空间,以及便民生活圈设施空间,全方位提升城市职住服均衡水平。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为引领,优化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空间布局,预留海洋经济发展空间。系统布局蓝绿空间,重点保障滨江滨海带状公园贯通及绿道系统建设空间,营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彰显城乡自然与文化特色,强化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和系统活化利用,加强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和府城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打造文化传承展示片区,盘活保护对象,预留文化设施建设空间,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依托我市倚海拥江的风貌特征,塑造全域“北城南野、城园交融”的城市总体风貌。
五是深化区域协同,高水平共建海口经济圈。《规划》坚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各项空间部署,加快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发展,融入北部湾城市群合作发展。落实海南省“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高水平共建海口经济圈,共同构建“海空引领、五地联动”的区域发展大格局;共建蓝绿一体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夯实海口经济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本底与基础;共建高效联通的区域交通体系,共享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海口经济圈能级,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引领区。
三、《规划》的特色亮点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此次编制的《规划》结合海口实际,以国家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为导向,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支撑保障作用,反映了海口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具有以下特色亮点:
第一,《规划》是海口市的首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全国首个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城乡规划布局优化、土地利用规划管控政策的有机融合,实现了“一张蓝图”谋发展。
第二,《规划》紧紧围绕建设自由贸易港核心城市这一重大历史使命,为海口未来的发展谋划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所需的各类空间提供要素保障,为海口的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效能治理奠定了空间基础。
第三,《规划》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需求,通过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破解现有“城市病”问题,不断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为塑造高品质生活提供空间指引。
接下来,我们将切实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也真诚希望广大媒体朋友加大对《规划》的宣传解读,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郭莉频:感谢冯琳先生的介绍,接下来是记者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们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现在开始提问,请举手示意,先请我右手边第一排穿白色外套衣服的女记者。
海口日报记者:《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由国务院批复实施,请问海口本轮《规划》着重体现了国家层面的哪些新要求?
郭莉频:感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冯琳先生回答。
海口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冯琳:
非常感谢新闻媒体朋友对海口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的我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政策和总纲,也是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和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在海口的落地细化。本轮《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以做好封关运作准备为重点,整体谋划全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一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空间要素保障。海口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省会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家重大战略平台之一。提升海口发展能级,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城市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海口的重大历史使命。《规划》基于海口实际,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通过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加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进程,加快推进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北部湾城市群合作发展。《规划》通过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统筹协调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设施配置和土地使用,为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封关运作提供产业空间、服务空间、设施空间等要素保障。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锚固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规划》紧抓生态保护和安全韧性,严格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从多个层面保障安全发展。《规划》统筹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空间,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防灾减灾救灾设施区域布局,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提升城市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整体提升城市品质和吸引力。城市建设要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规划》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完善住房保障与供应,促进职住服平衡;系统布局蓝绿开放空间,依托中心城区主要河流水系构建通风廊道,强化蓝绿空间对城市微气候的调节作用,营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同时,推动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利用骑楼、府城等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地区打造文化传承展示片区,以滨海自然环境、火山地质特色为载体,打造丰富的文旅融合产品,促进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郭莉频:谢谢冯琳先生的回答,请记者朋友们继续提问,有请我右手边第一排第三位穿白色衣服的记者。
海口旅游交通广播记者:站在全省的角度,将如何实施好这部《规划》,从更高站位、更广视野谋划海口的城市发展,更好地发挥海口在全省的辐射引领势能?
郭莉频: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请王俊刚先生回答。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总规划师 王俊刚: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批复实施,是“多规合一”改革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将为海口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和支撑。
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一直高度关注和支持海口市规划建设发展。在国务院批复的《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明确全省将构建“三极一带一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并强调要提升海口发展能级,打造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核心引领区。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将继续大力支持海口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全国滨海旅游目的地。具体来说:
一是要不断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依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序推进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加快开展详细规划单元划分及评估工作,有序推进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编制,按需推进城镇开发边界外村庄规划编制。应加强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和城乡风貌管控,并将相关内容统筹纳入详细规划。
二是要高水平推进海口经济圈发展。建设海口经济圈是落实全省“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要加快提升海口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水平,加强五市县在基础设施、产业、旅游文化、市场、开放合作、生态环保领域的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三是要坚持节约集约发展。要依据批准的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严格开发强度管控,规范城镇开发边界管理,支持海口市通过“管控总量、盘活存量、做精增量、扩大流量”等手段高效集约布局城镇空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存量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分区分类推进存量空间盘活,有序推动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引导土地复合利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市内涵式集约化发展。
希望海口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实施国务院批准的海口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谋划海口发展,更大力度在国土空间规划、建设、治理全方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海口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空间支撑。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郭莉频:谢谢王俊刚先生的回答,请记者朋友们继续提问,有请我左手边第二排穿黑色衣服的男记者。
中国发展网记者:本次《规划》的批复,对于“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这次《规划》中提出“中心优化、东进西提、南育北联”的全域空间资源配置策略,是出于哪些考虑?谢谢!
郭莉频: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吴雄先生回答。
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雄: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本次《规划》谋划了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国家战略,是指导我市“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奋力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口篇章”的国土空间蓝图。
一是高标准供给支撑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产业空间。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布局方案,紧紧围绕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推进重点产业聚集区的发展;依托美兰国际机场、海口港两大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提升国际旅游消费服务水平;聚焦江东新区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集中展示区、国际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两个基地”重要承载地;预留海洋产业发展空间,引导海洋产业优化布局。
二是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就业、居住、服务均衡供给水平。通过优化中心城区产业、住房、公共服务空间供给策略,全面提升中心城区职-住-服平衡关系,以高品质城市空间和高水平公共服务吸引企业和人才。在城市核心区和就业岗位集聚、公共交通便捷、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地区,加快完善多元化居住空间的供给;按照15分钟生活圈配建标准,保障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托幼、社区商业、邮政快递等服务设施空间的需求,全力构建全龄友好的便民生活圈。
三是着力塑造城市魅力空间。通过运用城市设计手段深耕精细化城市品质,开展海口自贸港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以及南渡江两岸、西海岸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以滨海旅游魅力风光带和南渡江魅力风光带为支撑,塑造“北城南野、城园交融”的城市总体风貌,彰显倚海拥江的风貌特色。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古镇古村、革命遗址等历史文化空间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发挥海口的资源禀赋优势,彰显海口的自然和文化魅力。
第二个关于《规划》提出“中心优化、东进西提、南育北联”的空间配置策略,总体上是以三条控制线和主体功能区格局为基础,统筹全市山水林田湖海岛等保护类要素和区域、城乡、产业、交通等发展类要素布局,形成的空间方案,既体现了海口市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空间特色,同时也兼顾生态安全、集约高效和凸显特色,有助于扭转海口现状单中心的空间格局,逐步向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改变。
“中心优化”指优化中心组团城市功能,分区分类推进存量空间盘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保持适宜的核心区开发强度,实现中心组团的人居环境品质提升。
“东进西提”指向东推进江东新区高标准开发建设,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集中展示区,推动海口和文昌两地深度融合发展;向西依托西海岸、新海港和海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全面提升长流组团的生活服务功能和自贸产业服务功能,推动海口和澄迈两地的深度融合发展。
“南育北联”指向南加强中心城区南控带内羊山湿地区域生态屏障的保护保育,重点围绕两大生态核心以及南控带生态走廊构筑完整的生态系统,并推动海口市和定安、屯昌的协同发展;向北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空间,加强陆海空间协同,科学划定海洋规划分区,以美兰国际机场、海口港两大交通枢纽为支点,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发展,强化与内陆城市的交通、经济联系。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郭莉频:谢谢吴雄先生的回答,请记者朋友们继续提问,有请我右手边第二排穿黑色衣服的女记者。
凤凰网记者:《规划》描绘了未来海口的美好空间蓝图,请问海口下一步如何确保提出的目标蓝图得到有效实施?
郭莉频: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孟萍女士回答。
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孟萍:
谢谢记者的提问。国务院批复强调,《规划》是对海口市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必须严格执行。为确保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切实维护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加强规划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总量管控、强化用途管制、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历史文化保护等控制线,把控制指标和边界底线有机结合,使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既有底线的刚性,也有符合发展需要的弹性。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土空间规划条例》已于2024年11月29日通过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下一步,海口也将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监督体系,把动态监测、人大监督、层级监管等有机衔接,真正体现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是要进一步健全规划传导落实机制。我们将以《规划》实施为抓手,加强对详细规划的传导和对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进一步强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传导落实,加快构建全域全要素详细规划体系,全面开展详规单元划分和已编控规评估工作,积极有序推进详细规划编制。同时,我们将依据总体规划,协同全市各部门有序推进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逐步建立起全市“两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实现各级各类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实施、监管全过程在线管理,构建涵盖全业务、全周期、全链条的国土空间智慧化治理体系,推动市域国土空间治理方式系统性重塑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监测评估预警。建立规划监督、执法与问责联动机制,形成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的全过程闭环,实现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郭莉频:感谢孟萍女士的回答。由于时间的关系,本场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记者朋友们如果有进一步的采访需求,在发布会结束后,请与我们市政府新闻办的现场工作人员联系。
再次感谢4位发布人围绕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积极意义等进行的详细介绍和解答,希望记者朋友们通过海口市官方发布平台“海口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继续关注我市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期待你们更多精彩的报道。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