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加快GEP核算及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专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12-31 23:19 来源:琼中融媒体中心 打印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加快GEP核算及推进生态产品价值
实现机制与路径专场新闻发布会
(2024年12月31日)
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袁杏玺: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琼中县加快GEP核算及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专场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琼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两山”理论,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其中,琼中县加快GEP核算及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项目就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生产力路径和措施具体体现。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对海南中部地区热带雨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更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施晓来先生,县生态环境局局长曾冬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部长、教授董孝斌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琼中县加快GEP核算及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项目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董孝斌先生介绍琼中县加快GEP核算及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项目的有关情况,GEP核算软件平台、琼中县生态产品价值分类与定级情况、技术导则编制情况等。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部长、教授 董孝斌:
本项目开发了适合琼中GEP核算的软件,为GEP核算提供了精准的数据计算平台,该软件具备丰富的核算功能模块,包括物质产品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等多个方面,且每个模块均依据科学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如调节服务中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等功能的量化,核算结果准确可靠,能全面评估生态系统价值并生成GEP数据,提高了琼中GEP核算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
生态产品分类与分等定级立足于海南省琼中县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在划分琼中生态产品时分为4个层次。首先,一级分类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3个功能类别。其次,二级分类包括生态农、林、牧、渔等产品,还包括了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和休闲旅游服务等17个类别。最后,三级分类按照不同品种属性进行划分,四级分类进而将具体对应的指标细化,共包括44个指标。并且在生态产品分类时,还考虑了琼中特色生态产品,例如将琼中绿橙、母山咖啡等囊括在内。
此外,在分等定级方面,分别参照多个国家级划分标准,例如《中国农产品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农产品质量分级导则(GB/T 30763-2014)》,《有机产品(GB/T 19630-2011)》,《林地分等定级规程》,《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GB/T 17775—2024)》的具体细则,从质量、产量、环保性、自然属性、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等多个维度对不同服务功能类别的生态产品进行科学分类。并依据分等标准,将不同生态产品划分为特等产品、优等产品和合格产品,以实现更加精准的价值量化。通过综合考虑生态产品的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该分类分等体系为琼中绿色发展、绿色金融等领域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可以有效推动琼中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
为指导和规范琼中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工作,本项目参照《海南省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试行)》,制定了《琼中生态产品价值统计核算技术导则》。该技术导则是基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陆域和水域等区域特征,适用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指标体系,包含物质产品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并且界定了本地化关键参数,例如土壤保持服务的坡长因子,坡度因子,植被覆盖度管理因子等均根据琼中实际数据计算,符合琼中情况,体现了琼中特色;规范了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方法和核算数据要求,能够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向纵深发展。此外,在核算文化服务时,除了核算常规的旅游康养服务,本项目对琼中黎族苗族文化和琼中女足文化的文化价值也进行了核算。因为,琼中是黎族和苗族的聚居地,具有丰富的黎族苗族文化,并且琼中女足自2006年成立以来,不断取得辉煌的成绩,受到县政府、省政府以及国家的高度重视,琼中女足以“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文化也对琼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袁杏玺:
非常感谢董孝斌先生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了解了琼中县加快GEP核算及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项目的主要内容。
接着我们有请施晓来先生发布琼中县GEP核算结果,并介绍项目成果应用,项目的目的意义、后续政策等。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施晓来: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
非常高兴与大家见面。
在此,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和报道琼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项目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4月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的最重要内容。2022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琼中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海南省政策要求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GEP核算及应用探索实践,从价值核算到成果应用,探索形成一定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和可视化成果,尝试在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上取得突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2024年11月,“琼中GEP核算及推进生态产品价值‘两化’实现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通过了专家验收,成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傅伯杰院士的高度评价,项目的顺利完成是响应和落实国家、海南省政策要求以及县政府工作安排的重要任务,这标志着琼中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海南省特别是中部地区提供了“琼中经验”,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实践。
二、项目的特点
(一)科学把关,实现了GEP核算方法本地化
坚持以科学性、适宜性、实用性、本地化为基本构建原则,基于国家及海南省现行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根据琼中县生态系统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了物质供给服产品、调节服务产品、文化服务产品三大类共21项二级指标核算体系,制定了《琼中琼中黎族苗族自治生态产品价值统计核算技术导则》,构建了我县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核算指标体系重点突出初级生产、旅游康养、文化教育、水土保持、环境净化、气候调节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了琼中本土化农林牧业产品、旅游康养林业产品、水源涵养及土壤保持、空气水体净化、固碳及局部气候调节等指标的核算指标模型和技术参数。界定了本地化关键参数,规范了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方法和核算数据要求,能够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向纵深发展。另外,根据琼中的实际情况,还进行了琼中黎族苗族及琼中女足文化的文化服务价值评估,作为琼中GEP核算的有益且重要的补充。
(二)宏观可视,建立了生态产品价值统计年鉴
运用实地调研、专家咨询、文献查阅、遥感影像判读等多种方式,全面系统汇集生态产品各类数据,构建生态产品基础数据集,完成了琼中生态产品价值统计年鉴。制定了琼中县的生态产品清单目录,创新了本土化生态产品认定机制。立足于琼中县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可以做好相关部门的生态系统监测,环境监测、经济活动、地理信息等方面数据的支持与共享。
(三)创新驱动,构建琼中碳票交易机制
琼中生态本底高,碳汇能力强。我们创新了基于生态碳汇体系的“碳票”,将服务于区域碳储能和碳汇能力的价值实现,为琼中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用提供试点开发的新思路。琼中县域内年净碳汇量转化为碳票,赋予了碳票明确的市场价值,探索了琼中甚至海南特色的碳汇交易市场发展路径,为地方政府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管理、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四)纵深引领,制定产品分类与分等定级体系
立足于海南省琼中县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对生态产品分类与分等定级,将琼中的生态产品划分为生态农、林、牧、渔等产品。针对不同服务功能的生态产品,参照不同国家分等标准,从数量、质量、环保性、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科学分类,服务于琼中生态产品实现更加精准的价值量化。分类分等体系为琼中绿色发展、碳交易、绿色金融等领域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综合考虑生态产品的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有效推动琼中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
(五)定位明确,提高项目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为了方便管理,提升GEP使用的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本项目开发了适合琼中GEP核算的软件平台,提高了琼中GEP核算的可操作性。该软件通过预处理、整合与融合技术,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GEP评估模型,该软件具备丰富的核算功能模块,为GEP核算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系统提供直观的数据展示界面,方便用户操作与决策,可实现自动核算、报表管理、查询统计,实现了GEP核算的数字化管理、智慧化服务和决策化支持。
三、项目的主要结果
(一)为本土化的GEP核算提供指导
琼中县因地制宜建立本土化GEP核算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提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模型和技术参数,编制琼中县重点区域生态产品价值统计报告,上线GEP自动核算平台,形成了“核算标准+统计年鉴+核算软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整的系统的GEP核算制度体系。核算结果表明2021年为1042.6086亿元,2022年为1157.2534亿元,2023年为1184.8279亿元,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21年至2023年增幅为13.64%。
在物质供给产品价值方面,2021年琼中县物质产品供给服务价值总量为44.6751亿元,到2023年增长为48.6405亿元。在调节服务价值方面。2021年琼中县调节服务价值总量为991.3060亿元,到2023年增长到1128.4273亿元,调节服务是琼中县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约占总值的95%左右。在文化服务方面,2021年为6.92亿元,2022年为5.06亿元,2023年为7.76亿元,总体来说,文化服务呈现增长趋势。
考虑到琼中的文化特色,我们对琼中黎族苗族文化和琼中女足的文化价值也进行了核算。参照城市间经济流的测度中对于信息流的测度方法,计算了黎族苗族文化和琼中女足文化价值,平均每年高达167亿元,特别是在特殊且优渥的琼中生态环境系统中孕育的黎苗族文化价值高达100亿元,这是对琼中县GEP的有益补充,也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了科学参考。
琼中县生态本底条件突出,蕴含着巨大的生态产品价值,具有形成完善生态产业的巨大潜力,将琼中打造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重点地区条件完备、势在必行。
(二)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机制
提出了六条琼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包括做足生态立县大文章,建立两山两化平台,增强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提升林下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多级复合产业循环系统;推动沉香、茶、药等优势生态产品产业集群建设;建立零碳标签生态产品体系,推进碳票落地;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立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
主要内容包括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建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生态产品关联账户。大力创新与提升林农,林药,林牧等多种形式的林下经济发展。依托产业园区,构建产业链循环模式,打造全生命周期绿色产品。发挥沉香种质资源优势,推进沉香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升琼中茶叶的品牌建设;构建特色中药产业集群。建立碳票交易平台及生态券,推进绿色金融建设。建立碳标签产品体系。创新文旅产品,建设文化民宿区,促进产学研文旅商共同体发展;深化“生态+文化”融合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利用科技创新,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热带雨林保护修复;持续推进流域水土保持;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流域污染治理。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六个机制则包括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科普宣传工作、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体系和制度、建立科学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动态评估体系、创新交易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交易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等。
四、下一步工作
(一)全力推进琼中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
以核算结果作为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的依据,结合核算结果推出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挂钩的生态资产质押贷款的“两山贷”、“生态贷”、“GEP贷”等金融形式,同时,探索开展以琼中县特定区域的生态产品项目为标的的生态贷款、生态产业投资基金、碳汇权、排污权和水权等生态金融业务。引导保险公司开发多种形式的生态保险产品,确保生态产品在抵押和变现过程中获得金融支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两山两化’平台,推动生态产品产业集群建设。推动“数字经济+生态产业”平台建设,统筹区域内碳汇交易、绿色技术转化等工作,实现生态产品和绿色经济的深度融合。
(二)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立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
将GEP与生态补偿政策相结合,将生态产品价值纳入到横向生态补偿体系范围内,根据下游各市县对琼中县的总生态补偿量为与水环境保护有关的GEP核算,将核算运用到流域补偿试点中。
(三)建立零碳标签生态产品体系,推进碳票落地与产业绿色发展
碳标签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服务“双碳”战略的时代使命。结合“碳票”的开发,在生态产品上加入碳标签,助力低碳产品与品牌建立碳标签体系。通过碳披露产品、减碳产品、低碳产品三个等级碳标签的建立,采取产销衔接、相互促进的方式,倒逼企业及供应链实施节能减排技术,低碳转型发展。以碳标签为抓手构建琼中全社会产品层面碳数据,带动社会整体绿色升级变革。
GEP核算项目及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完成将助力于政府决策、项目评估、生态补偿、考核评价等领域,推动琼中县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海南“十五五”期间“两山”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地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发展等提供智慧和系统的解决方案。
答记者问
海南日报记者提问:琼中GEP核算的技术特点和亮点工作是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部长、教授 董孝斌:
感谢您的提问,琼中GEP核算的技术特点和亮点工作有以下几点。
(1)科学性,考虑了琼中县独特的地理与文化特色
坚持以科学性、适宜性、实用性、本地化为基本构建原则,基于国家及海南省现行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根据琼中县生态系统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了物质供给服产品、调节服务产品、文化服务产品三大类共21项二级指标核算体系,参照《海南省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试行)》,制定了《琼中琼中黎族苗族自治生态产品价值统计核算技术导则》,构建了我县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核算指标体系重点突出初级生产、旅游康养、文化教育、水土保持、环境净化、气候调节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了琼中本土化农林牧业产品、旅游康养林业产品、水源涵养及土壤保持、空气水体净化、固碳及局部气候调节等指标的核算模型和技术参数。界定了本地化关键参数,规范了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方法和核算数据要求,能够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向纵深发展。另外,根据琼中的实际情况,还进行了琼中黎族苗族及琼中女足文化的文化服务价值评估,作为琼中GEP核算的有益且重要的补充。
(2)系统性,涵盖了生态产品调查、核算及“两化”实现路径
区别与其他地区大多只进行GEP核算,本县围绕GEP核算及生态产品价值“两化”实现机制与路径开展工作,具有系统性特征,包含了生态产品现状本底调查、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生态产品价值“两化”实现研究。首先,以三调数据、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自然资源数据、城乡建设数据、社会经济等以及“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所有数据为基础,基于ArcGIS,生成琼中典型自然资源“一张图”,包括现状底图、规划蓝图和管理用图,摸清了琼中资源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琼中生态产品产业分类、生态产品分类与分等定级,对琼中典型生态产品产出能力进行分析。其次,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面,编制了适用于琼中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导则及软件平台,核算了琼中生态产品总值,并分析了琼中中心片区和典型地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最后,在生态产品价值“两化”实现研究方面,理清了琼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两化”实现机制和路径,提出了琼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六条路径,包括做足生态立县大文章,建立两山两化平台,增强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提升林下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多级复合产业循环系统;推动沉香、茶、药等优势生态产品产业集群建设;建立零碳标签生态产品体系,推进碳票落地;打造琼林境公用品牌,创建产学研文旅商共同体,促进文旅协同发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立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上述内容为海南“十五五”两山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智慧和解决方案。
(3)可操作性,开发了琼中县GEP核算软件平台
本项目开发了适合琼中GEP核算的软件平台,该软件通过先进的预处理、整合与融合技术,构建出了一个完备的生态系统评估模型;并且,具备丰富的核算功能模块,包括物质产品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且每个模块均依据科学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如物质产品供给服务中对农林牧渔(淡水)产品等实物量统计和价值量核算,调节服务中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等功能的量化,核算结果准确可靠,能全面评估生态系统价值,其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处理,生成GEP数据。同时,系统提供直观的数据展示界面,方便用户操作与决策,提高了琼中GEP核算的可操作性。
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提问:如何把琼中较高的GEP转化为绿色生产力?
县生态环境局局长 曾冬:
感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支撑和转化的内在逻辑。高质量的森林、湖泊、草地、沼泽、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态产品,这些生态产品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还能转化为经济效益,造福人民。琼中可以转化为绿色生产力的主要方向如下:
(1)构建琼中碳票交易机制,将碳汇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
碳票交易机制建设是基于琼中县GEP核算成果的创新应用研究之一。琼中生态本底高,碳汇能力强。我们可以把良好的生态系统所固存的碳转化为碳票(一种计量区域碳汇能力并能将其定价,能够用于经济活动的生态指标),赋予了碳票明确的市场价值,就可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了。由我县2019-2021年进行年际碳收支分析结果可知:我县为显著、稳定的负碳地区,年碳汇量达到227.30-256.63万吨碳,年净碳汇量达到182.21-209.56万吨碳,具有较好的碳票开发潜力。按照2024年全国碳市场成交价格90元/吨二氧化碳当量计算,可为琼中县带来约6.92亿元的经济收益,为琼中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用提供试点开发新思路,探索琼中甚至海南特色的碳汇交易市场发展路径,为地方政府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管理、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2)开发琼中生态产品公用品牌,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琼中的生态环境好,生态产品质量高,可以使用生态公用品牌,共享生态福利。本项目开发了琼中特色的生态产品公用品牌“琼林境”。该品牌能够促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集群,激活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也能够将琼中县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实际的经济价值,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并提升文旅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琼中县可以借助生态产品公用品牌效应,打响本地绿色生态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环保、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并且,生态产品公用品牌的建立将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推动当地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及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
(3)GEP核算成果纳入琼中生态补偿,实现地区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效益共享
琼中县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建立健全琼中生态补偿制度,抢抓机遇、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的需求更为迫切。本项目将GEP与生态补偿政策相结合,将生态产品价值纳入到横向生态补偿体系范围内,下游各市县对琼中县的总生态补偿量为与水环境保护有关的GEP总和,包括淡水资源价值量、水源涵养价值量、土壤保持价值量、洪水调蓄价值量和水体净化价值量。计算下游各市县对琼中流域生态补偿价值,不仅体现了生态服务价值的公平分配,也激励了上下游市县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有效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逐步恢复河湖、湿地生态功能,持续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高生物多样性。
琼中融媒记者提问:琼中为生态产品价值“两化”实现配套的制度措施有哪些?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施晓来:
感谢您的提问,我县为生态产品价值“两化”实现配套的制度措施有以下几项内容。
(1)建立琼中县生态产品调查、认定和开发机制
第一,建立生态产品调查机制方案。该方案以全面开展琼中县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权属关系调查及动态监测与评估为目标,适用于琼中县的生态产品调查;第二,设计了生态产品调查实施程序,拟定了生态产品调查内容与方法,提出了生态产品动态监测和评估机制。对摸清生态产品资源本底,为琼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全面、完整、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撑;第三,建立生态产品认定机制方案。该方案明确了琼中县生态产品认定内容,包括产地认定、环境认定和农业活动认定,制定了生态产品认定的程序,完善了生态产品认定的监督、管理、激励和保障措施。此外,建立生态产品开发机制方案。明确了琼中生态产品的开发原则和管理规范,确保所有开发活动符合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制定生态产品供需对接、价值实现、增值管理及权益交易的操作流程,支持生态产品开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支持琼中特色生态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中医药等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和生态资源的双赢。
(2)建立琼中县生态产品转化政策保障机制
第一,完善生态资源产权交易机制和平台建设。通过建立琼中生态产品交易平台,规范琼中生态产品交易流程,并且,完善琼中生态产品交易监管机制,推动琼中生态产品信息共享;第二,开展生态产品价值绩效考核机制。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纳入政府和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建立评估机制,设定评估周期,并且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激励奖励政策,激活政府、市场和公众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活力;第三,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导向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包括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确定税收优化政策,建立生态产品共享平台和机制,加强生态产品监督和评估,推广生态产品共享理念;第四,创新财政金融支持政策。通过银行与琼中政府合作,推出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挂钩的生态系统资产质押贷款,如“生态贷”和“GEP贷”。推出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水资源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和生态系统资产质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促进生态产业融合化发展,加强生态金融产品创新。
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袁杏玺: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答记者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如果各位记者朋友们有进一步的采访需求,发布会结束后请与县委宣传部或县生态环境局的相关同志联系。同时,也希望各位记者朋友们持续关注和报道琼中县加快GEP核算及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项目。
再次感谢施晓来先生和其他两位发布人的详细介绍和解答,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的参与。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