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三场)——“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专场

发布时间:2025-09-26 16:33 来源:海南省新闻办公室 打印

“加快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

(第三十三场)

——“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专场

实录

(2025年9月26日)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王烨: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本场新闻发布会是“加快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十三个专场——“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专场。

今天我们主要聚焦2025年水务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为了让大家及时了解到相关情况,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海南省治水办主任、海南省水务厅党组书记钟鸣明先生,海南省水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冬剑先生,海南省治水办业务组组长、海南省水务厅总工程师王晓霞女士,海南省水务厅农村水利水电处处长敖林水先生,海南省水务厅城乡水务处副处长陈宗耀先生。

首先,先请省治水办主任、省水务厅党组书记钟鸣明先生介绍有关情况。有请。

海南省治水办主任、海南省水务厅党组书记钟鸣明: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衷心感谢长期以来对“六水共治”工作和水务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今年以来,省水务厅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全面推进“六水共治”攻坚战,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的中心任务,坚持项目为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按照“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攻坚、三季度奋进、四季度决战决胜”的安排,细化措施、精准发力、抓紧抓早,全力以赴抓项目、筹资金、稳规模、促投资,1—8月份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水务贡献。

一是在去年同期高增长的基础上,完成投资实现稳中有增。健全完善项目管理和推进机制,在落实好“按季抓、月跟踪、周调度”基础上,实行“红黄绿”“三色”分级调度,“六水共治”领域1—8月份实施项目396个,完成投资147.3亿元,超计划7.5%,较去年同期增长5.3%。抢抓中央各类政策,在争取财政对投入的同时,发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叠加效应。1—8月份“六水共治”落实地方政府债券61.59亿元;截至8月底,吸引社会资本29.63亿元,已超去年全年规模38.9%。

二是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民生水务领域成效显著。聚焦水生态环境改善,实施项目214个,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比去年同期增长1.2个百分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较2024年底提高4.8个百分点,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率达到96.9%;聚焦水资源配置和城乡生活供水,实施项目80个,新增及改造城市老旧管网221公里,预计年底新增供水能力35.2万立方米/天,规模化供水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较2024年底提高0.33个百分点;聚焦提高农业用水保障能力和灌溉效益,实施项目19个,将新增或改善灌溉面积51.1万亩;聚焦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实施项目55个,新增改造雨水管网66公里,成功防御台风“蝴蝶”等。

三是重大水利工程稳步推进,全岛水网大动脉不断完善。列入国家172、150项的9个水网骨干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或完工投运,其中红岭灌区工程、海口南渡江引水工程、南繁基地(乐东、三亚片)水利设施3个项目已建成发挥效益;海口市南渡江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迈湾水利枢纽工程、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琼西北供水工程、牛路岭灌区工程、昌化江水资源配置工程6个项目加快推进。7月2日,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正式下闸蓄水;7月21日,牛路岭灌区工程项目万宁隧洞出口段至1#支洞顺利贯通;7月30日,北门江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顺利通过完工验收;8月13日,琼西北供水工程西干渠新建段长岭隧洞安全贯通;9月16日,牛路岭灌区工程总干渠2#隧洞正式贯通,可谓喜事连连;同时,昌化江水资源配置工程在保障汛期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攻坚,截至8月底,已完成投资16.6亿元。此外,我们加快海口经济圈规模化供水工程、松涛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南渡江防洪治理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为“十五五”水务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担当作为、苦干实干,全力推动“六水共治”攻坚战和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保障海南自贸港顺利封关运作作出新的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王烨:

非常感谢钟鸣明先生详实的介绍。接下来,进入答记者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在提问前先通报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现在开始提问,请举手示意。

有请第四排举手的这位记者。

答记者问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直播海南记者:

今年以来,海南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海南省治水办业务组组长、海南省水务厅总工程师王晓霞: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2022年省委、省政府部署启动“六水共治”攻坚战以来,省治水办、省水务厅联合各厅局、各市县大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今年我们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第一,大力推进城乡污水治理。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2025年计划实施提质增效项目191个,截至8月底,已实施156个,完成投资49.2亿元,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331公里;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达到99.43%,即将实现全覆盖。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问题设施动态“清零”,我们一手抓治理一手抓整改,按照“三大模式、六条路径”完成17348个自然村治理,治理率由2024年年底的80.1%,提高至今年8月底的84.9%;按照退出一批、优化一批、修复一批的“三个一批”原则推进问题设施整改,截至8月底,排查发现的3269处问题设施,已经完成整改2918处,问题设施整改率89%。

第二,加快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劣V类水体和城乡黑臭水体治理,南洋河、佛罗溪2条顽固V类水体,1—8月水质改善为Ⅳ类;消除农村黑臭水体4条;我们建立了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消除和长效机制,年初新增的6条城市黑臭水体,截至6月底已全部完成工程建设,预计10月销号。加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以大江大河上中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及预防区等区域为重点,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完成治理面积54.6平方公里,落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面积7316公顷,减少土壤流失量35万吨。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保护绿水青山、推动乡村致富为目标,指导市县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10条。科学监管生态流量,已编制31条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其中7条河流10个断面纳入国家考核,达标率100%。

第三,依托河湖长制强化河湖保护治理。扎实开展巡河调研,推动涉河问题解决,截至8月底全省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54586次,发现问题636个,办结447个,问题办结率70.28%。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加快申请延期问题的整改进度及2025年疑似“四乱”问题图斑复核认定工作。加快推进阻水片林等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市县自查上报的突出问题图斑140个,已整改137个,整改率97.9%。同时,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截至目前,已建设幸福河湖209条,三亚河、通什水作为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冲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六水共治”第三阶段工作目标,加强突出水环境问题整治,系统协同推进“六水共治”各项工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增色添彩。

谢谢。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新闻联播记者:

今年是“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做好“十五五”的关键之年,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上,请问我省水务领域为“十五五”谋划了哪些重大项目?

海南省水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冬剑:

谢谢记者提问。“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和考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以及中办、国办印发的《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等系列文件要求,加快构建与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水安全保障体系;二是始终围绕着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持续完善“一网三体系”(即:以构建系统性、综合性、强韧性水网为核心,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大力推进水务数字化、调度智能化、监测预警自动化,加强实体工程与数字水务融合,提升治理水平;三是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考虑“十四五”项目的延续性,从项目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条件、前期工作基础、要素保障和地方积极性等因素进行谋划。

目前,初步谋划重大项目15项,包含3个单体项目和12个打包项目,涵盖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饮水提升、灌区改造、智慧水务、水生态水环境保护治理六大领域。

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受台风影响,城市内涝问题仍然存在,请问海南自贸港在城市内涝治理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海南省水务厅城乡水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陈宗耀: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海南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台风多、降雨量大。受极端天气影响,城市内涝事件多发。目前,全省城区87处易涝积水点中正在进行工程治理的有49处,剩余38处正在开展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是明确城市内涝治理安全责任。省水务厅指导编制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明确顶层设计方案。每年制定治理计划,推进“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各市县由分管排水工作的领导担任城市排水防涝安全责任人,统筹推进内涝治理工作。

二是加强排水防涝设施日常管理。落实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巡查、维护、隐患排查制度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不断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设施专业化运维管理能力。重点对25座排涝泵站及闸门、拍门等管渠附属设施开展安全检查,按规范要求对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疏通。目前更换检查井防坠网2万余个,更新修复存在安全隐患的检查井井盖1万余个。

三是常态化推进易涝积水点排查治理。开展易涝积水点内涝成因分析,因地制宜制定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系统实施易涝积水点治理,动态消除新增易涝积水点。通过积极争取超长期国债资金等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内涝治理工程建设,逐步补齐排水防涝设施短板。各部门协同发力,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过程中也同步系统推进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四是提升应急抢险能力。加强移动泵车等快速解决城市内涝的专用防汛设备配置,已配备了一批移动泵车、抽水泵、发电机等排涝应急装备。加强排水应急队伍建设,今年以来开展排水防涝应急演练18次,不断提升内涝应急处置能力。

法治日报记者:

解决饮水困难地区和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写入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增强群众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获得感的意见》,请问在农村供水保障方面,我们有什么举措和计划?

海南省水务厅农村水利水电处处长敖林水: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目前海南共有村镇供水工程5255处,服务人口594.2万人,2024年底,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6.3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8个百分点,规模化率64.56%,接近全国65%的平均水平。2025年我们计划实施项目61个,进一步提高“两率”。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把“饮水安心、用水舒心”作为工作重点,从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让人民群众在稳定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中拥有更实在的获得感。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省级按照“全岛统筹、优水优用、城乡一体、垦地融合”的思路,编制《海南省“十五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指导市县按照“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推进集中供水规模化、因地制宜实施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积极推进县域统管和专业化管护”的“3+1”建设和管护模式,因地制宜编制本地区的规划,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全岛饮水提升工程。

二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正在实施的儋州、临高、澄迈、昌江、文昌等地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市县加快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推进海口经济圈规模化供水工程,为全省探索“省市(县)联动、城乡统筹、区域协同、提高韧性、投建管运一体”的新阶段饮水提升思路,蹚出路子。

三是积极推行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和专业化管护。首先是定标准。省级制定科学的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模式、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标准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标准,指导市县逐步推进县域统管。其次是保水质。指导各市县加强水质自检巡检,配合疾控部门加强水质监测和卫生监督,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加快乡镇级农村供水工程水源地“划、立、治”,从源头上保障供水安全。

谢谢。

王烨:

感谢敖林水先生的解答。请问各位记者朋友还有问题吗?如果没有,本场发布会答记者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发布会后如果大家有进一步的采访需求,请与我们省新闻办联系,也请大家关注“海南发布”微信公众号、“海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平台后续发布的相关信息。

也希望记者朋友们能够持续关心关注我省“六水共治”工作和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助力海南自贸港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5位发布人,同时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的积极参与。

接下来我作个预告,上午11点整省新闻办将在这里继续举办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琼州海峡过海运输服务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采访报道。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